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吕绩)在长江干堤外侧华容肖叶村段,一座矗立江畔十余年的红砖房与蓝顶钢棚,在7月18日完成拆除——这是长江岸线生态保卫战中,一块顽固历史“碎片”的终结。
拆除后
砂站印记:长江干堤旁的生态旧账
这处违建见证了长江岸线管理的复杂历程——2010年,由肖叶村几位村民经营砂站时所建,曾服务于江砂开采转运。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推进,大大小小的砂站被拆除,遗留房舍几经转租,最终成为肖叶村农户租用肖叶外洲土地后的“看护房”及农具农资堆放点。历史旧账与后续添附在此交织,使这片紧邻江堤的区域,逐渐成为阻碍长江生态廊道贯通的一道“旧伤疤”。
拆除前
厘清家底:一把尺子量出的拆违决心
面对历史遗留和权属关系的双重难题,华容镇河湖长制专班并未回避,多次组织镇、村两级干部深入肖叶村。反复入户,多方走访,精准核定了每一平方米的归属;耐心协调,坚持政策宣讲,讲透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意义,阐明法律法规红线;细致排查矛盾根源,倾听各方诉求,以务实的态度寻求合理解决方案。最终为7月18日左右的顺利拆除铺平道路,避免了矛盾激化。而这201.5平方米的数字,承载的也是当地政府推动岸线修复、兑现生态承诺的坚定决心。
现场协调
清零完成时:终结一块顽固的历史“碎片”
此次肖叶村段干堤外侧清理行动,并非孤例,而是华容镇全面推进长江沿岸历史违建整治,贯彻落实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的必然一步。自今年年初以来,从河港整治到干堤攻坚,华容镇共拆除长江、杨巷港线等6处违建共计764.4平方米。一个“钉子”接着一个“钉子”地拔除,其背后,是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战略的刻入骨髓,是为子孙后代永续清洁长江的深厚情怀。每一处碍洪建筑的倒下,都是江滩湿地呼吸的恢复,是长江生态廊道更加完整的保障。
拆除中
当铲车驶向这处江畔旧屋,长江肖叶段这处201.5平方米建筑的消失,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腾退,更象征着对长江生态空间的有力还原。清除障碍,释放岸线,奔流不息的长江见证,守护碧水安澜的承诺,终将化为两岸绵延的绿意,滋养永续的未来。江风过处,复绿的岸线正呼唤着更清的水、更美的家园。
配资公司选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